在湖北省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姚尚龙教授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作为中国麻醉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多个看似不同却内核相通的领域。无论是气道管理技术的突破还是分娩镇痛的推广,都是他与团队用科技之光温暖生命的生动诠释。
气道管理:从模糊盲探到清晰掌控的生命通道
“如果所有器械都要依赖进口,我们不可能走得长远。”姚尚龙教授经历过太多因传统喉镜视野局限导致的插管困难与风险时刻。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和武汉协和医院麻醉团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洞悉国人气道特征,毅然踏上了可视喉镜自主研发的征程。
三十年前,当姚尚龙教授第一次在自主研发的原型机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声门结构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气管插管技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可视喉镜彻底改变了传统方法依赖特殊体位、反复盲探的弊端,让困难插管变得“一目了然”“可控可预测”。这双赋予医生的“慧眼”,正是其能迅速从麻醉科拓展至急诊、重症领域的根本原因。
“快、准、稳”三个字,凝结了姚尚龙教授团队近三十年的心血。其打造的可视喉镜已从构想成长为全球临床医生信赖的伙伴。这份源自中国的智慧,闪耀于世界舞台:成果不仅登上世界气道管理大会(WAMM)讲台,深度参与国际指南制定,更斩获中国、美国、德国及欧盟20余项专利,赢得中国CFDA、欧盟CE、美国FDA全球三大权威认证。
姚尚龙教授强调:“我们的成就凝聚着协和医院麻醉团队及李峰教授团队薪火相传的集体智慧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协和精神。”从光导纤维到智能成像,技术不断迭代,为生命而创新的初心始终未变。
看着一页页泛黄的资料与手书,姚尚龙教授感慨万千。中国正由“麻醉大国”向“麻醉强国”迈进,这行进的每一步,都镌刻着自主创新的艰辛与荣光。回首过往,中国麻醉技术的发展并非坦途。 曾几何时,高端麻醉设备的核心技术被国外牢牢掌握,关键器械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有时更因设计理念与国人体征的差异,难以达到最优效果。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深深刺痛了以姚尚龙为代表的中国麻醉人的心。他们深知,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真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舒适体验。
这份沉重的使命感,化作夜以继日的求索。研制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麻醉设备,成为姚尚龙和团队矢志不移的目标。 过程充满挑战:从最初简陋的光导纤维雏形,到一次次失败的电路调试;从伏案绘制油墨未干的图纸,到车间里反复打磨的零件;从为寻找符合国人气道特征的解决方案而绞尽脑汁,到为突破一个关键算法而彻夜不眠……实验室的灯火见证了他们无数个通宵达旦的身影,那些泛黄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演算与修改笔迹,无声诉说着这段筚路蓝缕的岁月。每一处改进,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更承载着对“中国智造”的执着信念。
分娩镇痛:从剧痛深渊到尊严之光
分娩之痛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姚尚龙教授深知,那不仅是身体的煎熬,更是对尊严的考验。过去,因无法忍受剧痛而选择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国内剖宫产率高企的首要原因。这份深刻的医学洞察与社会责任感,促使姚尚龙教授及其领导的湖北省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团队,作为国内分娩镇痛的开拓者与国际化的引领者,将提升分娩镇痛水平、改善母婴结局视为核心使命。
在姚尚龙教授的带领下,团队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分娩镇痛率从最初的1%攀升至50%的历史性飞跃,已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然而,面对我国孕产妇基数庞大、高龄比例增加、围产期风险高的现状,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80%~90%镇痛率的差距,姚教授团队从未停下脚步。
他们持续创新,形成了高整合、可落地、易推广的分娩镇痛管理体系。其完善推广的“程序性脉冲式硬膜外给药模式”,不仅实现了持续有效的镇痛,显著降低了令产妇恐惧的“爆发痛”,同时满足了产妇“可行走”的需求,并有效减少了局麻药物用量,为母婴安全构筑了更坚实的防线。为了让技术惠及全国,姚尚龙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快乐产房、舒适分娩”和“无痛分娩中国行”公益项目,在全国指导建立了28个培训基地,并成立了湖北省分娩镇痛联盟,成功推动该省在2021年镇痛率达到50%。
2024年,姚尚龙教授再次牵头制定了《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规范》团体标准,他说:“推广要进行,只有实现规范化,才能促进中国分娩镇痛工作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母婴安全,尤其是远期健康,始终是姚尚龙教授关注的重中之重。对此,团队牵头调研了全国产科大数据,为分娩镇痛方案的人工智能建模奠定科学基础。其研发的“爱麻醉”围术期麻醉评估及决策支持系统已在深圳妇幼保健院等单位成功试用。姚尚龙教授坚信,科技的力量,应让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始终沐浴在尊严与希望之中。
硕果累累,未来可期
数十年来,姚尚龙教授及其团队的卓越贡献,远不止于可视喉镜与分娩镇痛这两项标志性成果。他们始终致力于围术期器官保护及多学科交叉(医工研)成果转化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麻醉学保障生命安全的深度与广度。这支由姚尚龙教授缔造、引领的团队,已成为国内麻醉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先力量。其强大的科研实力与持续创新能力,也获得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团队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三项,省级二、三等奖近十项。“我们的团队仍在、并将持续努力下去。”姚教授透露,团队正在努力挑战第四项一等奖,言语中充满了“年高不坠青云志,老矣尤怀爱国心”的自信与自豪。
为中国麻醉学研究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姚尚龙教授将人才培养视为学科发展的根本。在他的悉心引领下,团队已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96名、硕士研究生130余名,为中国麻醉学领域输送了大批中坚力量与领军人才。湖北省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师、学者: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余剑波,“人民英雄”“时代楷模”——张定宇,长江学者——尚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月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金胜威……
姚尚龙教授团队通过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临床痛点,推动了中国麻醉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夯实了中国麻醉学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基石。
在姚尚龙教授看来,无论是打通生命气道,还是化解分娩之痛,其核心都是对每一个生命的至高尊重与不懈守护。在湖北省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他正带领团队,在守护生命尊严与安全的征途上,在麻醉学与危重症医学的广阔天地里,以科技为笔,以生命为卷,致力于书写更加温暖、安全、充满希望的新篇章,让科技之光照亮并温暖每一个需要被守护的生命角落。长江之畔,这支以创新守护生命的团队,仍在奋力前行。
本文内容转载自:围术期医学论坛